聯系人:徐夢穎
0517-83713118
地址:江蘇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海口路9號3幢4樓東
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水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當天表示,如果不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到2050年,全球將有35億至44億人用水受到影響,其中超過10億人生活在城市中。
今年“世界水日”重點關注“水與氣候變化”。古特雷斯當天致辭說:“世界水資源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目前,全球約有22億人缺乏安全的飲用水,42億人生活在缺乏足夠衛生設施的環境中。
除非我們采取緊急行動,否則氣候變化的影響預計將加劇這些數字的增加。”
古特雷斯說,水是我們感知氣候變化影響的主要介質。我們能夠通過這種介質,從干旱和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到冰川融化、鹽水入侵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感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他強調,全球變暖和對水資源不可持續的使用將造成前所未有的水資源短缺,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流離失所。這將對健康和生產力產生負面影響,并成為“不穩定和沖突威脅的倍加器”。
古特雷斯呼吁國際社會立即加大對健康水域和水基礎設施的投資,大幅提高用水效率。
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世界水日”的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
雖然在這個藍色的地球上有著海洋、冰川這些豐富的水資源,但是只有淡水可以被直接利用。這些淡水來自湖泊、河流、小溪、地下水,大約只占總水量的4%。
中國屬于輕度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四分之一。在中國的西北,還有很多地方水資源非常匱乏,生活用水都得不到保障。人們長期飲用不健康的水,會導致很多種疾病。
我國的水資源開發與利用極不合理,水污染嚴重,用水浪費和缺水現象并存。2011年的評估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九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800多口監測井中超過四分之三都不符合地下飲用水的標準。
國土資源部網站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華北平原淺層幾乎已經沒有Ⅰ類地下水;需要經過專門處理后才可利用的地下水占56.55%以上。
《2011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公布的全國200個城市、4727個水質監測點結果顯示,較差、極差的水資源比例超過一半,地下水幾乎全部不能直接飲用。
水污染已經成為懸在公眾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2013年6月,中國疾控中心一份淮河流域水環境與消化道腫瘤死亡之間的因果聯系的研究,首次證實了癌癥高發與水污染有著直接的關系。
所以只要水質安全,每天補充足夠的水分,無論是礦泉水,還是純凈水、白開水、蒸餾水都沒有問題。使用時還需要根據需求來選擇,對待飲用水的問題上一定不能盲目。